在民间借贷纠纷频发的背景下,“讨债公司”常以“债务咨询”“信用管理”等名义活跃于市场。当有人询问“讨债公司是干什么的”时,需结合其法律定位、职能范围及潜在风险给予清晰回应。本文将从职能解析、法律争议、运作手段、应对策略及合法替代方案五方面展开探讨,提供实用指南。
一、讨债公司的核心职能与服务模式
职能定位
讨债公司主要接受债权人委托,通过调查、协商、施压等手段追讨债务。其服务流程通常分为三步:
1. 财产调查: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取债务人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资产信息,评估偿债能力;
2. 催收协商:通过电话轰炸、上门拜访、发函警告等方式施压,迫使债务人还款;
3. 法律协助:协助债权人准备诉讼材料,甚至以“庭外和解”名义促成还款协议。
盈利模式
其收费结构呈高比例分成与预付费用结合的特点:
二、法律定位:非法性与政策演变
明令禁止的行业
中国对讨债公司的政策历经三个阶段:
法律依据缺失
《公司法》《律师法》明确规定,仅律师事务所可合法代理债务追收。其他机构从事营利性讨债均属违法,因其缺乏法律赋予的调查权与强制执行力。
三、运作手段:从合法施压到暴力越界
灰色手段的“创新”
为规避法律风险,部分公司采用“软暴力”施压:
暴力催收的刑事风险
案例显示,部分公司直接涉黑:
此类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敲诈勒索、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罪名,委托人亦需承担连带责任。
四、回应指南:如何应对讨债公司
核实身份与委托关系
若遭遇讨债公司:
1. 要求对方出示债权人书面委托书及自身营业执照;
2. 若其拒绝或无法提供,可视为骚扰并报警。
保留证据并依法反击
关键步骤包括:
五、合法替代方案
律师主导的债务追收
相比讨债公司,律师的优势在于:
债务加入制度的应用
《民法典》第552条新增“债务加入”规则:第三人可自愿加入债务并与原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例如:
> 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丙公司主动向乙表示“愿共同还款”,乙未明确拒绝,则丙需在承诺范围内连带清偿。
此机制为债权人提供了更安全的债务保障路径。
理性债务解决之道
讨债公司游走于法律边缘,其“高效”背后隐藏刑事风险与连带责任。面对债务纠纷,债权人应优先选择律师诉讼、债务加入协议或调解机构;债务人若遭遇非法催收,需固定证据并借助司法力量维权。长远看,国家需推动《债务催收管理条例》立法(如建议稿中执业许可、行为边界等设计),将催收纳入法治框架,平衡债权实现与人格权保护。
>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但更不保护以暴力唤醒权利的人。
> —— 在债务的迷宫中,合法路径虽缓,终是唯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