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县,许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费尽心力通过法律或讨债公司追回欠款后,常面临新的困境:被长期占用的资金虽部分回笼,但经营链条已出现断点,短期内仍需应急资金重启生产、支付工资或采购原材料。例如,2025年初乾县法院调解的一起案件中,8名农民工虽成功追回被拖欠的薪酬,但承包方张某因资金链断裂,仍需分期支付欠款,凸显了债务解决后短期融资需求的紧迫性。这种“讨债成功却仍需借钱”的矛盾,成为县域经济中小微主体的典型痛点。
二、乾县融资渠道详解
政策性贷款:低息与贴息支持
创业担保贷款是乾县最核心的政策性工具。根据乾县人社局2023年政策,个人创业者最高可贷20万元,合伙创业或小微企业最高额度分别达100万元和1000万元,且财政部门对贷款利息给予分层补贴(LPR减150BP以下部分由借款人承担,其余财政贴补)。此类贷款尤其适合轻资产经营者,例如返乡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邮储银行江西新干县支行的“再就业贷款”即针对此类人群提供专项贴息。
脱贫人口与产业专项贷款则聚焦特定领域。2025年第一季度,乾县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近48万元,覆盖农行、信用社等多机构产品;而“财园信贷通”模式通过增信,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制造业提供500万—2000万元额度,并简化抵押要求。此类贷款需企业具备稳定纳税或产业链带动能力,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科创e贷”3日内获300万元信贷。
商业银行创新产品:速度与灵活性
县域金融机构近年推出多款线上化、信用类产品,解决“急用钱”需求:
表:乾县主要信用贷款产品对比
| 产品名称 | 最高额度 | 适用对象 | 审批时效 |
|–|–|–|–|
| 创业担保贷款 | 1000万元 | 创业者/小微企业 | 10-15工作日 |
| 信用e贷 | 500万元 | 纳税B级以上企业 | 线上即时审批 |
| 惠农e贷 | 200万元 | 农业经营者 | 3-5工作日 |
| 商户云贷 | 300万元 | 个体工商户 | 线上即时审批 |
产业链金融:以协同化解风险
乾县通过“政银企”联动构建融资生态。典型案例是正大养殖贷:工行与正大集团合作,由正大提供仔猪和技术,银行支付饲料款项,成猪回收后资金自动还贷,形成闭环。该模式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农户,降低金融机构风控成本。
类似逻辑也体现在应急周转金机制中。余干县在疫情后设立“战疫促发展”基金,由财政担保为受困企业提供过桥贷款。如江西君兰农业获300万元贷款维持运营,从申请到放款仅5天。此类通道尤其适合追回欠款后需快速支付供应链欠款的企业。
三、债务纠纷解决与资金周转策略
调解和解与分期偿还
司法实践中,乾县法院优先引导债务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2025年一起四名村民追讨同村商人欠款的案件中,法院促成被告分6期偿还4万元,既缓解债务人压力,也避免债权人陷入二次资金缺口。此类调解需在《还款协议书》中明确违约条款,例如约定“一期逾期则全债加速到期”,保障债权人权益。
应急周转金申请
针对已被法院确认债权但对方履约困难的情况,乾县企业可申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垫付或企业应急周转金。通化县曾用20万元保证金先行支付农民工生活费,再通过资产抵顶补齐余款。此类通道需向县人社局或金融办提交调解书、裁决书等债权凭证,优先用于支付工资、社保等紧急支出。
表:债务调解后的资金周转路径
| 场景 | 适用渠道 | 关键操作要点 |
||–|–|
| 债务人分期还款 | 法院调解协议 | 明确分期节点、违约追责条款 |
| 追回资金仍不足 | 创业担保贷款 | 利用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
| 急需支付工资/货款 | 应急周转金 | 准备裁决书、调解书等债权证明 |
| 恢复生产采购原材料 | 信用类线上贷款 | 匹配“税务贷”“商户贷”等场景化产品 |
四、融资申请优化策略
财务合规性建设
乾县超60%小微企业因“账目不全”被拒贷。建议企业主完善三方面:
担保资源挖掘
缺乏抵押物时,可借助两类增信方式:
五、总结
乾县企业在追回欠款后能否快速“回血”,取决于对县域金融资源的精准调用。短期周转应首选政策性贷款与线上信用贷:前者贴息后实际利率可低至3%以下,后者满足500万元内“即时到账”需求;中长期则可布局产业链金融,借助核心企业信用突破融资瓶颈。
未来需进一步打通“讨债—融资”服务闭环:一方面,地方可建立债权确认函机制,凭法院调解书优先获得贷款;金融机构需开发“履行中债权”质押产品,将分期还款协议转化为融资增信工具。唯有如此,方能终结“讨回旧债,又借新债”的循环,让乾县经济毛细血管真正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