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营资质方面
该公司注册名称为“常州慕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明确标注“不含债务催收业务”,但实际从事讨债业务,这种经营范围的模糊性引发法律界关注。并且其官网展示的“债务调解师资格证书”经人社部官网查验,并无此职业资格认证记录。
二、催收手段合规性方面
曾有委托客户透露,慕鑫业务员在签约时承诺“全程合法沟通”,但实际操作中频繁使用“电话轰炸债务人子女学校”等软暴力手段,这与相关规定中“不得联系无关第三人”的要求冲突。其对外宣传的“心理施压技术”存在法律灰色地带,可能涉嫌违反《民法典》关于隐私权的保护条款,且因其操作隐蔽,司法实践中难以取证。
三、服务效果方面
在常州本地论坛的讨论中,32%用户反馈“成功追回部分债务”,但同时有45%用户遭遇“高额预付金不退”问题。例如某纺织品外贸企业支付8万元服务费后,慕鑫在三个月内仅追回2.3万元欠款,却仍按合同收取追回金额的40%作为佣金。并且民间讨债公司平均实际清偿率仅为21.3%,远低于慕鑫宣传的数据,其“风险代理”模式还存在隐形收费项目,导致委托人最终收益可能低于法律诉讼途径。
四、市场评价方面
社交媒体上既有客户称赞其“三天追回百万欠款”,也有人控诉其“暴力催收导致家庭破裂”,这种两极评价使得公众对其真实性与合规性产生强烈质疑。并且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该公司在苏南地区企业客户中的满意度达78.6%,尤其在处理涉外债务方面展现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