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置电话拦截与过滤
标记屏蔽号码:利用手机或座机的拦截功能,将骚扰号码加入黑名单。部分运营商也提供高频骚扰电话屏蔽服务,可联系运营商开通。
统一对外口径:告知公司前台或同事,若接到催债电话,可回应“该员工已离职”或“公司不处理私人债务”,并警告对方继续骚扰将追究法律责任。
2. 主动沟通与协商
联系债权方:直接与贷款机构或催收公司沟通,说明还款意愿及经济状况,要求其停止骚扰公司电话。若有能力,可协商分期还款计划。
书面声明:通过邮件或信函正式要求对方仅通过合法途径联系,避免口头沟通无凭证。
3. 保留证据
录音与记录:保存所有催收电话的录音,记录来电时间号码催收人员信息及内容,作为后续投诉或诉讼的证据。
书面通知:若催收方持续骚扰,可发送书面通知(如律师函)要求停止行为,并保留送达证明。
4. 投诉与举报
监管部门投诉:
若催收方为正规金融机构委托,可向银(12378)或地方金融监管局投诉。
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骚扰,可向网信办工信部或12345市民热线举报。
报警处理:若催收行为涉及恐吓辱骂或频繁骚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报警要求警方介入。
5. 法律途径
民事诉讼:若骚扰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或经营损失,可起诉催收公司或债权人,主张侵权赔偿。
刑事追责:如催收方伪造身份威胁暴力或破坏财产,可能触犯刑法,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6. 其他注意事项
区分合法与非法催收:合法的催收应遵守规定(如不得在非合理时间联系),而冒充公职人员泼油漆等行为属违法。
警惕诈骗:核实债务真实性,避免被“幽灵债务”骗局利用。
处理催收骚扰需结合技术拦截主动协商行政投诉和法律手段。若情况复杂或涉及严重侵权,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