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集证据是关键
在投诉或举报前,务必保存以下证据:
电话录音(尤其是辱骂威胁内容)
短信/微信截图(包含骚扰内容时间号码)
通话记录(显示频繁呼入或非正常时段来电)
其他材料(如假冒公检法的伪造文书上门滋扰的监控视频等)
二投诉举报渠道
根据骚扰行为的性质和来源,选择以下途径:
1. 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适用于:电话轰炸短信骚扰假冒身份等
方式:通过官网(www.)12321助手APP或微信公众号提交证据
效果:国家级平台,可直接封停骚扰号码
2. 金融监管部门投诉
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若催收方为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拨打12378(加区号效率更高)或通过官网(www..cn)投诉
地方金融办:搜索当地金融监管局官网,通过公开渠道反映
3. 公安机关报案
适用于:人身威胁跟踪上门辱骂伪造法律文书等违法行为
立即拨打110或前往辖区派出所,提供证据材料(如录音视频)
案例:广州警方曾摧毁488人的“软暴力”催收团伙,此类行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4. 运营商屏蔽骚扰
拨打客服电话(移动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0)要求封停号码
开通防骚扰服务(如中国移动“高频防骚扰”)
5. 其他平台辅助投诉
黑猫投诉/聚投诉:通过第三方平台曝光催收行为,对网贷类骚扰有一定监督作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我要投诉”提交
三法律维权与警告
若骚扰持续或升级,可采取以下措施:
发送书面警告函:参考模板(见下文)要求对方停止行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起诉侵权行为:如催收方泄露隐私诽谤,可向法院提起名誉权或隐私权诉讼
警告函模板(简化版):
“致[催收公司名称]:
贵方委托的催收人员多次在[时间段]拨打本人及亲属电话,并存在[具体行为,如辱骂、假冒律师等],已违反《民法典》及《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现要求立即停止骚扰,否则将向银公安机关等举报。
投诉人:[姓名]
日期:[日期]”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四注意事项
1. 紧急联系人无还款义务:若您仅是借款人的紧急联系人,无需承担债务,可直接拒绝配合催收
2. 避免直接冲突:勿与催收人员争吵,避免激化矛盾,保留证据更有效
3. 核实债务真实性:部分骚扰可能是诈骗,需先确认对方身份及债务是否属实
通过以上步骤,您能有效遏制非法催收行为。如涉及跨境骚扰(如香港或东南亚电话),可向当地警方或通讯管理部门举报(如香港警务处牌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