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讨债公司的合法性和运营方式受到严格限制。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国不允许正式成立专门从事讨债业务的公司,任何商业化暴力或非法的催收行为均属违法。以下是关于国内讨债相关情况的综合说明:
一合法催收的途径
1. 自行协商或法律诉讼
债权人可通过协商律师函仲裁或法院诉讼等合法途径追讨债务。胜诉后,债务人若未履行还款义务,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查封资产。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升级后,可查询企业信用状况,包括债务人的失信记录和解散信息。
2. 委托第三方机构
部分公司以“信用管理”“金融服务”等名义注册,提供合规的贷后管理服务(如电话提醒法律咨询等),但需具备《法律咨询服务许可证》等资质。例如:
大同信用:专注零售类不良资产管理,与银行律所合作。
德森金融:为银行逾期催收服务。
需注意:此类机构不得采用暴力骚扰等非法手段,否则委托人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二政策与法律限制
1. 禁止商业化讨债
国家明令取缔讨债公司,相关委托合同可能因违法被认定为无效。例如,法院曾判决讨债公司收取高额佣金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香港与内地虽在民商事判决执行上有合作,但催收仍需通过法律程序。
2. 合法催收的边界
允许“友好收债”(如发催款函),但金融债权需遵守特定规则,商业债务则无特殊限制。
禁止的行为包括:暴力威胁骚扰通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
三风险提示
1. 委托风险
部分公司以“高回款率”为噱头,实际可能收取高额费用且效果不佳,甚至因违法操作牵连委托人。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如12348中国法网)咨询法律途径,或选择官方推荐的合规机构。
2. 债务人权益保护
债务人可对不实催收信息申诉,监管部门会打击暴力催收等行为。
四替代建议
非诉解决: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降低成本。
预防措施:签订合同时明确担保条款,或要求股东提供个人担保。
国内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讨债公司”,仅有少数合规的资产管理或信用服务机构可提供合法催收辅助。债权人应优先选择司法途径,避免委托无资质机构。如需进一步核实公司资质,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