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扬州市通过构建专业法律服务平台,为债务纠纷化解开辟了创新路径。2025年3月上线运行的扬州讨债律师信息查询系统,整合了全市87家律所、426名执业律师的实时数据,日均访问量突破1.2万次。这个数字化平台不仅提供律师资质核验、案件进展查询等基础功能,更嵌入了智能法律咨询、在线调解预约等创新模块,成为市民处理债务纠纷的首选工具。
平台功能定位解析
该系统的核心功能聚焦于解决债务纠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接全国律师执业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律师资质、执业年限、胜诉率等23项数据的动态更新。例如输入”建设工程欠款”关键词,系统会智能推送处理过类似案件的律师,并展示其代理的”扬州某地产项目1.2亿元工程款纠纷案”等典型案例。
在服务延伸方面,平台创新性地接入了法院执行查控系统。债权人可实时查看债务人财产线索,如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发现债务人隐匿的数控设备资产,最终在律师协助下成功执行回款680万元。这种”查询-调解-执行”的全链条服务,将传统债务纠纷处理周期从平均9个月缩短至4个月。
服务模块深度剖析
法律智能诊断模块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累计处理3.7万件咨询案例。系统能自动识别用户上传的借条、合同等文件,如对某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口头利息约定,系统结合《民法典》第680条给出法律风险提示,准确率达92%。该模块的类案推送功能,可匹配江苏省高院发布的15个典型债务纠纷判例,帮助用户预判案件走向。
在线调解系统与市司法局”苏解纷”平台数据互通,支持视频调解、电子签名等全流程线上操作。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块达成的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78%,较传统方式提高34个百分点。某教育培训机构欠薪纠纷中,32名教师通过平台与机构达成分期付款协议,避免了群体性诉讼事件的发生。
实用价值评估
从2025年第一季度运行数据看,平台已促成债务和解金额达4.3亿元,减少司法诉讼案件1200余件。在服务企业债务重组方面,某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匹配的破产重组律师团队,成功将2.7亿元债务转化为股权,保住300多个就业岗位。这种”法律+金融”的创新模式,被省司法厅列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对普通市民而言,平台提供的费用计算器功能广受好评。输入10万元借款本金、3年逾期时间等参数,系统可自动生成包括诉讼费、律师费在内的维权成本清单,并与协商还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帮助用户作出理性选择。据统计,该功能使用率达63%,有效降低了非理性维权行为。
发展优化建议
针对平台现存的数据壁垒问题,建议推动与银行征信系统的有限度对接。在确保信息安全前提下,可探索建立债务人信用预警机制,当查询对象涉及多起债务纠纷时自动触发风险提示。同时需要完善线上证据保全功能,借鉴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区块链存证”经验,对催收记录、还款承诺等关键证据进行固化。
未来发展方向可聚焦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法律知识图谱”技术,能够实现复杂债务关系的可视化呈现。若将该技术引入平台,可提升对连环债务、混合担保等复杂案件的处理能力。建议建立跨区域律师协作机制,应对涉及长三角多地的债务纠纷化解需求。
这个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重构了传统债务纠纷解决模式,更推动了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随着5G通信技术和智能合约的进一步应用,平台有望在证据固定、自动履约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全国债务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提供扬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