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收费:对于小额债务(如5万元以下),固定费用通常为债务金额的10%-15%,最低不低于3000元。
2. 比例收费:对于大额或复杂案件,采用阶梯式比例收费。例如,100万元以上的债务佣金比例不超过5%。
3. 混合收费模式:鼓励“固定费用+浮动佣金”的复合结构。例如,预付30%基础费用用于前期调查,剩余费用按实际追回金额结算。
4. 差异化定价:根据债务类型、追讨难度等要素实行差异化定价。企业间商业债务因涉及合同审查、法律诉讼等环节,收费比例普遍高于个人借贷债务。例如,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债务佣金上限为5%,而个人债务则限制在10%以内。对于拖欠时间超过3年的债务,收费比例可上浮至30%,但需提供充分的成本核算证明。
5. 特殊群体保护性条款:针对老年人、低收入者的债务纠纷,收费比例不得超过追回金额的10%;涉及农民工工资的债务,公司需优先处理且不得收取预付费用。
6. 附加费用:若需诉讼,律师费按争议金额的3%-10%收取,法院诉讼费另计;跨区域费用(如差旅费、住宿费)按实际支出由客户承担;小额债务佣金不得低于10%-30%,以覆盖人力成本。
在监管机制方面,新规建立了“事前备案
在法律合规与风险防范方面,新规划定了14项禁止性催收手段,包括软暴力、骚扰通讯、伪造法律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