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讨债公司的催收手段通常被称为“催收方式”或“催收策略”,根据其合法性与操作模式,可分为合法催收、非法催收及司法催收三类。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合法催收手段(常规但可能伴随骚扰)
1. 电话催收
高频电话轰炸:每日拨打10-20次,时间覆盖早8点至晚9点,要求“今日还款否则走法律程序”。
话术施压:使用训斥、讽刺等语言,或采用“呼死你”系统循环呼叫,迫使借款人还款。
2. 短信催收
威胁性短信:通过106开头号码群发短信,包含“老赖”“上征信”等字眼,制造心理压力。
3. 律师函警告
虚假律师函:70%的律师函由催收公司自行伪造,通过寄送纸质/电子函件施压,实际无法律效力。
4. 外访调查
假扮上门:外包人员穿西装持假,以“核实信息”名义上门,实则录像施压,但无权进入民宅。
⚠️ 二、非法催收手段(违法,可报警)
1. 爆通讯录
骚扰关联人:拨打借款人亲友、同事电话,散布欠款信息,逼迫还款。
2. P图群发与网络曝光
侮辱性传播:将借款人照片P成遗照或图,群发至社交圈;或在网络公开身份证、住址等隐私。
3. 假扮公检法
伪造身份:用改号软件冒充“110”,谎称借款人涉嫌诈骗需立刻还款,实则恐吓。
4. 暴力与软暴力
人身伤害:非法拘禁、殴打(如“江涛案”中用施虐)。
软暴力破坏:堵锁眼、喷油漆(如写“老赖还钱”)、砸臭豆腐污损住所。
5. 心理操控
虚假协商:谎称“还30%可分期”,收款后立即翻脸催剩余欠款。
减免陷阱:以“今日还本金打5折”诱导还款,事后否认承诺。
⚖️ 三、司法催收与法律风险
1. 支付令与诉讼
网贷公司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直接起诉,但因诉讼成本高,通常仅发律师函。
2. 催收非法债务罪
使用暴力、拘禁、骚扰等手段催收高利贷、赌债等非法债务,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监管与处罚
双AMC结构:地方AMC与民营资管合作收购不良资产包,但需合规处置,避免暴力催收。
新规限制:《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24)禁止核心业务外包,严控利率与催收行为。
结论
网贷讨债公司的催收手段从常规电话轰炸到非法暴力恐吓不等,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心理压迫或暴力迫使还款。合法催收以电话、短信、律师函为主;非法催收(如爆通讯录、P图、暴力)已被《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禁止。借款人若遇非法催收,可保留证据向银(12378)、公安机关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国家近年强化监管,推动司法催收替代暴力手段,保护债务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