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留关键证据
录音与截图:保存通话录音短信记录骚扰电话的号码及时间,尤其记录威胁辱骂等非法内容。
第三方信息:若催收联系亲友或同事,需保存其被骚扰的证据(如通话记录截图)。
公证处理:重要证据可公证以增强法律效力。
2. 向监管部门投诉
公安机关报案:若涉及威胁恐吓或“呼死你”等软暴力行为,直接报警,警方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立案(如寻衅滋事罪)。
银/地方金融局:针对金融机构委托的催收,向银或地方金融监管局投诉,需提供证据及催收公司信息。
12321平台:通过工信部12321网站或APP举报骚扰电话,运营商可协助拦截。
3. 法律途径维权
起诉侵权:若隐私权名誉权受侵害(如爆通讯录P图群发),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并索赔。
律师介入:通过律师发函或代理诉讼,尤其涉及高额债务或复杂纠纷时。
4. 技术手段防护
屏蔽号码:开通运营商防骚扰服务(如中国移动“高频防骚扰”)或使用第三方拦截软件。
更换联系方式:必要时更换手机号,但需注意催收可能转向其他联系人。
5. 协商与债务处理
主动协商还款:与正规债权人协商分期或延期还款,减少骚扰源头。
核实债务合法性:要求催收方提供债务凭证,避免“被贷款”或虚假债务。
注意事项
区分合法与非法催收:合法催收需在工作日8:00-21:00进行,每日不超过3次,否则可视为骚扰。
避免冲突:保持冷静,避免口头承诺或激化矛盾。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遏制骚扰并维护权益。若情况严重(如暴力催收),务必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