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吓与威胁
1. 电话/短信轰炸:使用“呼死你”等工具频繁骚扰债务人及其亲友,干扰正常生活,构成软暴力催收。
2. 暴力威胁:通过言语威胁殴打伤害等暴力手段施压,甚至当面实施暴力行为(如血色催收宰杀宠物)。
二伪造法律文件
3. 假传票/判决书:伪造法院传票律师函等法律文书,制造虚假诉讼假象,迫使还款。
三隐私侵犯与骚扰
4. 曝光通讯录:将债务人欠债信息群发至其亲友,或公开隐私信息(如P图丑化裸条传播)。
5. 跟踪与骚扰:长期蹲守住所工作单位,或通过社交媒体持续骚扰。
四心理施压手段
6. 殡葬催收:在债务人家中或工作地摆放花圈播放哀乐,制造心理恐惧。
7. 广告催收:张贴大字报拉横幅广播喊话等方式公开羞辱。
五虚假债务陷阱
8. 恶意垒高债务:通过“转单平账”“以贷还贷”虚增债务金额,属于“套路贷”核心手法。
9. 伪造银行流水:制造虚假转账记录,使债务人误认已收到高额借款。
六冒充公权力
10. 假扮执法人员:谎称公安法院人员,以“刑事拘留”等名义恐吓。
法律后果
上述行为可能触犯多项罪名,如:
应对建议
债务人若遭遇此类套路,应:
1. 保留证据:录音截图保存通讯记录。
2. 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或互联网金融举报平台投诉。
3. 法律维权:通过诉讼主张债务无效(如“套路贷”虚增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