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1. 常见骗局手法
前期费用诈骗:讨债公司以差旅费定位费等名义收取高额前期费用,但实际不履行追债义务或直接失联。例如,有案例中受害者支付2万元后,讨债人失联。
合同陷阱:通过全权委托合同控制债权人权利,限制其委托他人,甚至篡改还款金额或私吞追回款项。
伪造证据或威胁:部分公司谎称能通过非法手段(如定位)追债,骗取额外费用。
2. 最新案例(2023-2025年)
2023年案例:一男子委托讨债公司追讨74万元债务,支付2万元后负责人失联,债务仍未解决。
2025年报道:无良讨债公司通过控制债权人凭证原件虚报费用等方式行骗,行业中存在此类行为的公司比例约30%。
3. 法律风险与警示
合法性存疑:多数讨债公司游走于法律边缘,甚至涉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可能构成诈骗罪。
维权困难:受害者常因委托合同漏洞或证据不足难以追责。例如,有案例中债权人因委托讨债人导致债务结清但未收到款项,法院驳回其诉讼。
4. 如何识别与防范
警惕前期收费:正规机构通常按结果收费,而非提前收取高额费用。
核查资质:部分国家或地区要求讨债公司持证经营(如新加坡2025年新法案),需确认其合法性。
优先法律途径:建议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债务纠纷,避免委托非正规机构。
5. 视频与媒体报道
近期视频内容:部分媒体报道了讨债公司“新招数”,如利用社交工程或虚假威胁手段,但实际效果存疑。例如,2018年网易视频报道过讨债公司非常规手段,但需注意此类内容可能侧重吸引眼球,未必反映普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