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公司有哪些骗局呢知乎

虚假承诺“不成功不收费”

1. 高佣金陷阱

部分公司宣称“不成功不收费”,但实际通过提高佣金比例(如50%以上)转嫁风险,甚至隐瞒GPS定位费差旅费等附加费用,导致债权人实际支付远超预期。例如苏州某餐饮企业追讨58万元欠款时,隐性费用达19万元,资金回收率仅65%。

2. 技术手段滥用

某些公司使用AI评估系统预测成功率,但可能伴随违法操作(如无人机追踪债务人隐私),最终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处罚,债权人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伪造身份与资质

1. 冒充专业人士

知乎案例显示,有公司伪造律师函或冒充银行内部人员,诱导付费后失联。甚至有机构连注册信息都是虚假的。

2. 无证经营

国家工商总局明确禁止注册“讨债公司”,但部分机构以“商务咨询”名义超范围经营,面临吊销执照风险。

恐吓与违法催收手段

1. 软暴力威胁

包括电话轰炸伪造法院通知威胁逮捕等,苏州某案例中催收人员因软暴力导致债权人被判30%连带赔偿责任。

2. 骚扰第三方

非法联系债务人亲友同事,甚至贴街招淋红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香港法律明确,债主若知情不阻止,可能需承担刑责。

合同欺诈与法律漏洞

1. 无效委托合同

商业化讨债合同可能因违反公序良俗被法院判定无效,债权人即使追回欠款也需退还佣金。例如泰州中院2014年判例。

2. 债务“复活”骗局

诱导债务人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旧债(如学生贷款除外),还款后时效重算,变相延长追讨期。

协商还款骗局

1. 预付费诈骗

知乎用户遭遇“法务公司”要求预付2000元服务费协商分期,缴费后以“补充材料”为由拖延,最终拉黑跑路。

2. 伪造减免方案

谎称可“停息挂账”或“不上征信”,实际未与银行达成协议,导致债务人二次逾期。

技术型骗局

1. 区块链存证造假

部分公司宣称用区块链存证催收记录,但实际未加密敏感信息,反而泄露债务人隐私。

2. 虚假诉讼威胁

声称已起诉或冻结账户,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实为诈骗。

如何识别与防范?

1. 核实资质:通过全国企业信用系统查询公司注册信息,要求出示律师合作证明。

2. 拒绝预付费:正规机构按结果收费,预付定金多为骗局。

3. 保留证据:保存合同录音转账记录,遭遇威胁可报警或向银监会投诉。

4. 优先官方渠道:直接联系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协商还款,避免第三方介入。

总结:讨债行业骗局的核心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与债务人焦虑心理,结合虚假承诺违法手段和合同漏洞牟利。债权人或债务人需警惕“完美承诺”,坚持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
北京 要账公司 天津 清账河北省 清账山西省 要账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收账公司 辽宁省讨债公司 吉林省 要债公司 黑龙江省 收账 上海 清账江苏省 清账浙江省 要账公司 安徽省 收账 福建省 清账江西省 要债公司 山东省讨债公司 河南省讨债公司 湖北省 要债公司 湖南省讨债公司 广东省 收账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收账 海南省 要账公司 重庆 清账四川省 清账贵州省 收账公司 云南省 要债公司 西藏自治区 清账陕西省讨债公司 甘肃省讨债公司 青海省 收账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 收账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清账台湾 清账香港特别行政区 收账公司 澳门特别行政区 清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