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委托讨债公司进行债务追讨通常属于违法行为,且存在多重法律风险。以下是综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解答:
一委托讨债公司的违法性
1. 法律明确禁止
我国自1995年起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讨债公司,工商注册范围中也不包含讨债业务。2025年最新政策进一步强调,催收行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如诉讼或仲裁)进行,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催收。
讨债公司常以“商务咨询”“调查公司”等名义存在,但实际从事讨债业务属于超范围经营或非法经营。
若讨债公司采取暴力威胁骚扰等手段(如非法拘禁恐吓泄露隐私),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等刑事责任。
2. 委托人的连带责任
即使债权人未直接参与非法催收,但若委托的讨债公司实施违法行为,委托人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尤其是未在合同中明确限制合法手段的情况下。
二委托后的处理建议
1. 立即终止委托关系
若已委托讨债公司,应尽快解除合同,停止其催收行为,并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沟通记录)。
如遭遇讨债公司非法行为(如暴力催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 通过合法途径追讨债务
协商调解:与债务人协商还款计划,或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
司法途径:
民事诉讼:向法院起诉,申请支付令或财产保全。小额债务(如75,000元以下)可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处理。
强制执行:胜诉后若债务人拒不还款,可申请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或冻结银行账户。
债务重组:2025年新规允许协商调整还款期限利率甚至部分减免,需通过司法程序确认。
三起诉债务人的具体步骤
1. 准备证据
收集借据转账记录合同催收记录等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材料。
若涉及讨债公司非法行为,需保留其违法证据(如录音视频)以自证免责。
2. 选择管辖法院
根据债务金额选择法院:小额债务(≤75,000元)向小额钱债审裁处提交申索;大额债务需向区域法院或高等法院起诉。
3. 申请执行
胜诉后,债务人仍不履行的,可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如扣押财产限制出境等。
四风险提示
个人信息泄露:委托讨债公司可能导致债务人或债权人隐私被非法利用。
债务追讨失效:非法催收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债务人更抗拒还款。
委托讨债公司不仅违法且风险极高,债权人应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合法手段解决债务纠纷。若已涉及非法委托,需及时终止并保留证据以规避责任。2025年新规进一步强化了合法催收的路径,建议优先选择司法程序或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