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6月,中国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统一的讨债公司收费标准专项法规,但地方性政策和行业惯例形成了实际执行的参考框架。以下是综合最新信息的
一国家层面的法律定位
1. 合法性模糊
根据工商总局1993年以来的文件,讨债公司未被纳入合法经营主体范畴,但《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默许市场调节价的存在,形成“业务违法收费合法”的悖论。2025年《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虽未直接承认讨债公司合法性,但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规范催收行为,间接影响收费设计。
二地方性收费标准示例
1. 常州市
2. 无锡市
3. 南京市(2024年新规)
三行业惯例与风险
1. 主流收费模式
2. 高风险成本
跨境追讨账龄3年以上的案件佣金可达30%-50%,需覆盖调查败诉机会成本等。
四法律风险提示
目前讨债公司收费无国家统一标准,主要依赖地方政策和市场协商。建议债权人优先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债务纠纷,若委托第三方机构需签订明确合同并核查合规性(如南京的区块链存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