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法获取与使用
讨债公司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查询债务人的信息,如债权人提供的合同资料或法院判决文件等,但必须确保信息来源合法。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收集或滥用。
2. 禁止非法行为
不得泄露或出售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住址行踪轨迹等)可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禁止骚扰或威胁:催收时不得使用辱骂恐吓频繁骚扰等手段,且通讯时间通常限制在早8点至晚9点之间。
3. 信息保护义务
催收公司需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债务人有权要求更正或删除不准确的信息。
新规要求催收机构记录催收过程,确保透明性,并为可能的司法纠纷留存证据。
4. 违规后果
若泄露隐私或使用非法手段催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例如,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情节严重者可判处罚金或监禁。
债务人可向监管部门(如公安机关消费者保护机构)投诉或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5. 特殊群体保护
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催收行为需更加谨慎,避免加剧其心理压力。
讨债公司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处理借款人信息,平衡债权追索与隐私保护。债务人若遇侵权,应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