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投诉渠道
1. 金融监管部门投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针对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的催收骚扰,拨打 12378(消费者投诉热线)或 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拨区号可提高效率。
地方金融监管局:搜索当地金融办官网,通过公开渠道提交投诉,尤其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或无牌机构的违规催收。
2. 12321举报中心
专门处理骚扰电话短信等问题,可通过 官网(www.)APP或微信公众号举报,需提供通话记录号码等证据。
对频繁更换号码的骚扰,建议多次举报并保留截图。
3. 公安机关报案
若催收涉及 恐吓威胁暴力 等违法行为(如冒充公检法跟踪骚扰),立即拨打 110 报警,并提供录音短信等证据。根据《刑法》第293条,此类行为可能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
4. 中央网信办举报
通过 12377 热线或官网举报暴力催收的违法信息(如网络恐吓伪造文件)。
二行业协会与第三方平台
1.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我要投诉”提交网贷平台或第三方催收的违规行为。
2. 黑猫投诉/聚投诉
在平台提交详细投诉(包括公司名称骚扰记录),利用舆论压力促使机构整改。
三法律与协商手段
1. 书面通知停止骚扰
通过邮件或信函要求催收方仅通过书面沟通,明确拒绝电话骚扰,并保留发送凭证。
2. 证据保全
保存所有通话录音短信微信记录,必要时公证,作为投诉或诉讼依据。
3. 法律诉讼
若骚扰持续,可委托律师起诉催收公司或债权方侵犯隐私权名誉权,要求赔偿。
四特殊情况处理
号码被前任机主牵连:
向运营商申请屏蔽骚扰号码,并通过 12321 举报;同时联系债权方说明情况,要求更新信息。
境外或非法讨债公司:
如涉及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催收,可向当地警方(如香港警务处牌照课)或金融管理局投诉。
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冲突:勿与催收人员争吵,避免激化矛盾。
核实债务合法性:要求对方提供书面债务凭证,防止诈骗或虚假催收。
通过以上组合措施,可有效遏制骚扰并追究违规者责任。若问题未解决,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向消费者协会(12315)寻求进一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