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报警,保留证据
法律依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恐吓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可处拘留或罚款;若涉及非法侵入住宅(如强行闯入),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的犯罪。
操作建议:
保留所有威胁证据,包括录音录像短信恐吓信等。
当场拨打110报警,明确说明对方存在威胁行为,要求警方出具报案回执。若警方以“未发生实际伤害”为由推脱,可强调《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威胁行为的处罚规定。
2. 拒绝协商还款,避免私下妥协
风险提示:讨债公司可能利用恐惧心理逼迫还款,但妥协可能招致更多骚扰。根据《民法典》,债务需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非本人签署的债务或高利贷可拒绝偿还。
应对措施:
不与对方直接协商还款,要求其通过法院起诉解决。
若对方声称“合法委托”,需查验其授权书及债权凭证(如合同欠条),否则可拒绝沟通。
3. 加强人身与住宅安全防护
法律保护:非法侵入住宅可追究刑事责任,安装监控拒绝开门是合法自卫手段。
实操建议:
安装门禁摄像头,记录对方行为。
明确告知对方“已报警”,并要求其离开。若对方滞留,可再次报警称“非法侵入”。
4. 通过法律途径反制
起诉或投诉:
若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散布(如公开欠债信息),可起诉对方侵犯隐私权,要求赔偿。
向当地金融监管局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若涉及网贷平台委托的催收)。
5. 特殊情况处理
非本人债务:若被误认或替他人担责,需向警方和讨债公司出具书面声明,并提供不在场证明或债务无关证据(如户籍证明居住证明)。
高利贷或暴力催收:若债务存在高利息(超过LPR四倍),可向法院主张无效;若遭遇暴力,立即验伤并追究刑责。
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 “报警+证据固定”,避免因恐惧妥协。东莞地区部分所谓“正规讨债公司”(如要求提到的“中证讨债”)可能游走法律边缘,但其行为仍需遵守法律红线,违法催收可被追责。务必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而非私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