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债务金额范围 | 收费比例 | 最低收费 |
| | | |
| 5万元以下 | 35% | 3000元 |
| 5万至10万元 | 30% |
| 10万元以上 | 20% |
新规还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债务人失联、资产转移等高难度案件,允许企业与委托人协商上浮5%-10%的费率,但需在合同中明确风险溢价条款。
透明度与合规性
新规强制要求企业实施“全流程透明化”,从首次接洽开始,企业需向委托人出具《收费明细说明书》,详细列明基础服务费、差旅费、法律文书制作费等12类费用条目。例如,差旅费需按国家公务员出差标准执行,超出部分不得转嫁委托人;法律文书费则限定在每份200元以内。
法律风险防控
新规创造性引入“三重合规审查”,包括企业内部法务团队对催收方案的合法性评估、行业协会的第三方合规认证、金融管理局的随机抽查。新规将“反催收联盟”纳入重点打击范围,明确适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伪造公文罪条款。
行业生态重构
收费标准的规范化直接推动了行业洗牌,截至2025年3月,苏州注册催收机构从高峰期的217家缩减至89家,但行业总收入逆势增长35%。市场结构的变化也催生新型服务模式,如“债务重组顾问”等增值服务占比从2023年的5%跃升至18%,部分企业推出“按效果付费”产品,即前期仅收取基础调查费,待债务回收后再计提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