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阶段
1. 债务关系确认与证据收集
收集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送货单等能证明债务存在的文件。
核实债务人身份信息(身份证、地址、工作单位)及资产状况(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
关键点:证据链需完整,避免仅依赖单证(如仅有借条)。
2. 债务人调查与风险评估
调查债务人履约能力、信用记录及潜在风险(如资产转移倾向)。
制定针对性的追偿策略(协商优先或直接诉讼)。
二、正式催收阶段
3. 书面催告与协商调解
发送书面催款通知,明确债务金额、还款期限及法律后果。
尝试与债务人协商分期还款、债务重组等方案,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调解。
注意事项:保留送达凭证(如快递回执、签收记录)。
4. 法律威慑手段
若协商无效,可委托律师发函施压,或申请支付令(适用于无争议金钱债务)。
支付令优势:15日内未异议即可申请强制执行,无需诉讼。
三、法律救济阶段
5. 诉讼程序启动
管辖选择:优先约定有利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协议管辖)。
财产保全:起诉前或诉讼中申请冻结债务人资产,防止转移。
诉讼时效:确保在3年内提起诉讼,可通过催告函中断时效。
6. 庭审与判决执行
提交完整证据链,参与质证流程。
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采取查封资产、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
难点突破:提供债务人财产线索(如隐蔽账户、股权)以加速执行。
四、特殊情形应对
7. 债务人资产不足或恶意逃债
破产清算:对资不抵债企业申请破产,参与债权分配。
刑事报案:如涉嫌诈骗或拒不执行判决罪,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8. 跨境债务处理(如涉及香港)
通过法定要求偿债书(Statutory Demand)启动清盘程序,需满足“充分联系”条件(如债务人在港有资产)。
注意香港法律对非本地公司的清盘要求。
五、合规与风险控制
合法手段:禁止暴力催收,避免侵犯隐私或非法拘禁。
信息保护:债务人隐私数据需保密,防止泄露引发法律纠纷。
成本控制:评估诉讼费用与预期收益,优先选择高效路径(如支付令)。
流程图概览
plaintext
证据收集 → 书面催告 → 协商调解 → 法律手段(支付令/诉讼) → 财产保全 → 判决执行 → 资产处置
关键提示:债务追收需平衡效率与合规性,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介入以规避风险。对于复杂案件(如跨境或大额债务),可结合融资技术(如应收账款贴现)加速回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