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账追收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2025年3月正式实施),上海市债务追偿机构的收费标准已形成系统化规范体系。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政策发布与实施时间
二、分层定价机制
收费采用阶梯式费率,债务金额越大,比例越低:
| 债务金额区间 | 基础服务费比例 | 成功佣金比例 | 最低收费/附加条件 |
|-|—|
| 10万元以下(含) | 5%-15% | 20%-40% | 基础费最低3000元(如5万收8%即4000元) |
| 10万-100万元 | 3%-8% | 15%-30% | 账龄超6个月佣金上浮5%-10% |
| 100万-1000万元 | 1%-5% | 10%-20% | 跨境案件预付差旅费(5%-30%) |
| 1000万元以上 | 0.5%-3% | 0.5%-15% | 超1亿元可协商至0.5%佣金 |
案例:380万元债务案件,基础服务费3%(11.4万元)+成功佣金15%(57万元),总成本占比18.4%。
三、特殊场景规则
1. 跨境/复杂案件:允许“固定成本+提成”模式(如预付2万元差旅保证金,成功后佣金15%-25%)。
2. 民生领域限制:医疗欠费、农民工工资等案件禁止全风险代理,避免弱势群体权益受损。
3. 法律程序附加费:诉讼或跨境执行案件另收债务金额5%-10%的律师费,涉外差旅费占5%-30%。
四、监管措施升级
1. 区块链存证:徐汇区试点“催收链”平台,实时存证合同和费用明细,纠纷处理周期缩短至19天。
2. 信用评级制度:每季度更新企业信用档案,违规机构可能被整改或吊销执照。
3. 争议调解机制:静安区设立全国首个讨债纠纷调解中心,2025年化解83%的收费争议。
五、新旧政策对比
六、行业影响与建议
重要提示:目前仅“基础服务费+风险代理”模式合规,纯风险代理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已被禁止。若遭遇超额收费,可通过“阳光催收”APP或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