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阶段
1. 债务档案构建
系统整理借据、合同、转账凭证、通讯记录等证据链,按时间轴标注关键节点(如借款日期、承诺还款记录)。建议对核心证据进行公证保全,如微信聊天记录需通过公证处全程录像固定。
建立债务人资产档案:通过工商登记、征信报告等渠道核查债务人名下房产、车辆、股权等财产线索,为后续执行奠定基础。
2. 合规性审查
确认债权合法性:检查借款合同是否存在高利贷、套路贷等违法情形,避免涉及非法债务催收。
核实债务时效:普通债权诉讼时效为3年,需在时效届满前采取法律行动。
二、协商调解阶段
1. 阶梯式催收策略
电话催收:采用”了解情况-表达关切-施压”三段式话术。例如:”张先生,您2023年5月签订的50万借款合同已逾期30天,是否遇到还款困难?”首次沟通后72小时内发送书面催告函。
上门谈判:选择工作日上午10-11点上门,携带录音设备及还款协议模板。若遇推诿,当场出示《分期还款协议》并要求签字,同步告知违约后果。
2. 调解协议固化
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调解协议后,立即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经确认的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执行,避免诉讼程序。
利用公证债权文书:对还款承诺书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债务人违约后可跳过诉讼直接申请执行。
三、法律程序阶段
1. 非诉手段优先
支付令申请:适用于债务关系明确、无实质争议的案件。向债务人住所地法院提交申请书及证据,法院审查后15日内发出支付令,债务人未异议则生效执行。
财产保全:起诉同时申请冻结债务人银行账户、查封不动产,成功率提升60%以上。需提供担保(如保险公司保函)。
2. 诉讼策略优化
扩大责任主体:通过工商档案核查债务人股东出资情况,对抽逃出资、虚假验资的股东及中介机构追加为被告。
加速审理技巧:对信用卡、小额借贷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缩短审理周期;对涉外债务利用《纽约公约》申请承认外国仲裁裁决。
四、执行与救济阶段
1. 强制执行突破
申请法院查询债务人支付宝、微信等新型支付账户,对网络虚拟财产(如游戏装备、数字货币)进行评估拍卖。
对隐匿财产的老赖,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或采用”老赖彩铃”等信用惩戒措施,通过社会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
2. 应急处置措施
发现债务人转移资产时,立即提起债权人撤销权诉讼,撤销期限为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
对已胜诉但无财产线索的案件,可委托第三方以3-7折收购债权,快速回笼资金。
五、合规风险防控
1. 行为边界把控
严禁使用跟踪、恐吓、公开隐私等非法手段。催收时间应避开法定休息日(22:00-8:00及法定节假日),通话频率每日不超过3次。
委外催收需签订规范协议,明确禁止暴力催收条款,并定期检查外包机构操作记录。
2. 政策适应性调整
关注2025年中央停止催收政策:对特定弱势群体(如低收入、重大疾病患者)暂停催收,转向债务重组或减免。
建立内部合规培训机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及行业规范专题培训。
典型案例参考
合法案例:某建材供应商通过向债务人客户发送《债务告知函》,两周内收回拖欠两年货款。
违法教训:云南某副局长委托黑社会催收被判刑2年,警示非法手段的法律后果。
以上流程需根据具体案件调整,建议委托执业5年以上商事律师设计个性化方案。对于复杂跨境债务,可结合《海牙送达公约》等国际规则推进。